摘要:遏制“挂证”乱象,需要监管部门加强处罚力度,加大违法成本。另外,要建立医生、医师以及相关机构的诚信体系。
本报首席记者 梁文艳报道
“药店、诊所的职业医师证是花钱租的……”随着今年央视3·15晚会上医师“挂证”问题的曝光,一条“挂证”灰色产业链也浮出水面。
一石激起千层浪,3·15央视晚会曝光后,自上而下的“利剑”正在出鞘。
“挂证”顽疾屡禁不止
业内人士认为,围绕着挂证这种畸形的市场需求,如今已经不再是个人和个人之间的交易,而是已经形成了一个灰色产业,不少企业甚至直接做起了“挂证”中介的生意,变成了有着中介专业色彩的一个交易市场。
据某网站工作人员透露,该网站表面看起来是一个发布求职招聘信息的专业网站,但其实是一个幌子,实际上是为了“挂证”。该工作人员向卧底记者出具的价格报表显示,初级医师证、主治医师证一应俱全,一年的租金价格从8000元到50000元不等,通过给双方提供“挂证”机会,该网站会从中介收取一定的服务费。
北京誉方医院管理中心首席咨询师秦永方在接受《中国产经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当前,我国药店、诊所比较多,但执业药师却很少,而且大量的职业药师都在正规的医药公司。国家考虑患者用药的安全,就出台了相关规定,规定药店、诊所有药师在。然而没有想到的是,“挂证”的灰色产业链也由此产生。
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告显示,2017年11月底,吉林、江苏、安徽、江西、河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四川、西藏、甘肃、宁夏、新疆等12个省(自治区)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检查结果,对存在“挂证”行为职业药师65人予以曝光。
事实上,2017年11月底的这次曝光,国家监管部门也是首次以公布名单的形式曝光了执业药师的“挂证”行为。
然而,医师“挂证”的乱象还在持续。根据资料显示,仅在2018年一年,全国就曝光了违规职业药师135人。
人社部相关人士也透露,2018年,人社部将和各个行业相关部门采取行动,向社会开通举报电话、邮箱,对举报的人进行调查,已经查实将进行行政公布,也就是说,挂靠被发现将进入黑名单。
福建众合艾嘉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海庆在接受《中国产经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认为,“挂证”这件事,看似问题挺小,但是会给患者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因素。医院的医生通过专业的知识能够解决患者病痛。但是,药房、小诊所里只有“证件”,却没有医师坐诊,这样,这些“假”医生会误导患者,有可能会导致一些患者小病变大病,影响健康,甚至是危及患者生命。
秦永方表示,随着药店、诊所数量庞大,执业医师的数量却很少,由此也滋生了药店、小诊所“挂证”的土壤。
记者注意到,2018年4月2日,监管部门发布的一份年报显示,在药品经营许可情况,截至2017年11月底,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47.2万家。其中,批发企业1.3万家,零售连锁企业5409家,零售连锁企业门店22.9万家,零售药店22.5万家。
另据相关数据显示,截至2017年9月30日,注册于药方的职业药师却只有35万余人。
华南智慧创新研究院院长曾海伟在接受《中国产经新闻》记者采访时坦言,其实,很多药店、诊所几乎都不符合监管部门要求的条件。但这些药店、诊所为了满足这一要求,他们不惜花钱租执业医师证。其实,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属于违法违规,但谁也不捅破这层窗户纸,按照自己的利益自行其是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