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件问答

韩国历史上有三次去汉化运动,但为何身份证上还要保留汉字?

字号+ 作者:admin 来源:未知 2019-03-04 23:13 我要评论( )

韩国的消费、娱乐输出在中国影响一直很大,但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,近些年来韩国的一些娱乐文化尤其是韩剧、韩星、韩团等对中国民众的影响愈来愈小,这里面的因......

韩国的消费、娱乐输出在中国影响一直很大,但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,近些年来韩国的一些娱乐文化——尤其是韩剧、韩星、韩团等对中国民众的影响愈来愈小,这里面的因素有很多,但最重要的一点应该还是我们的国家、我们的国民需要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!
 
当然,和中国一样,韩国也一直在为树立自己的文化自信而努力。并且,他们的努力在文化传承的基础——文字上就有很大的体现。
 
 
韩国位于朝鲜半岛,和我国领土只有一线之隔,在历史上也一度是我国的附属国。因此,韩国的文化可以说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,甚至韩国古代的文化典籍都是由汉字书写而成。更重要的是,普通百姓一般都没有学习汉字的机会,只有那些达官显贵们才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汉文教育。
 
为了摆脱汉文化的影响,韩国历史上曾经三度发起去汉化运动,直到韩国国父李承晚的废除汉字运动,韩国文字才变为谚文(也就是韩文)。朴正熙时代将韩国首都“汉城”改名为“首尔”,彻底推行去汉化政策。
 
 
然而,即是如此大费周章,韩国依旧无法彻底摆脱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对其的影响。最简单的说来,现在韩国的大部分年轻人连自己祖先的文字典籍都难以阅读,原因无他,字不认识;很多人对自己国家的珍贵文物一窍不通,原因无他,文化背景不同。
 
具体地说,现在韩国使用的文字谚文,实际上和日本的平假名、片假名一样,都是在我国汉字的基础上经过修改衍化而生的文字。日文中的平假名源于汉字的草书,而片假名则源于汉字的楷书。所以日文实质上就相当于把汉字拆开、简单化的使用了。即使这样,日文由于可以和汉字通用,其功能也比韩国谚文强大很多,
 
 
韩文是表音文字(汉字实际上具有表音和表义双重功能),大体上就类似于汉语中的拼音:这一方面为韩国民众的学习提供了便宜之处,能够帮助人们很快的读出它的读音;但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文字表述上的难度。举个例子,我们看见韩文书写的一个词,类同拼音可能就是“shī fu”,我们一眼看过去都知道怎么读,但是每个人脑子里联想到的词语却并不一定相同,可能是“师父”、也可能是“师傅”,我们只有在前面标注上“师傅(shī fu)”,这样才能简单易懂。
 
 
韩文这样的表达在日常口语表达中有时候可以意会,但落实到书面的时候,就难免会造成一词多义的困扰。所以,韩国人的身份证前面都会标注汉字加以区别。说到底,韩文还是没办法摆脱汉字的影响,韩国也无法摆脱中华文化的影响。
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毕业证样本
毕业证样本